
正如她在书后收录的〈创作杂记〉里所转录的、福娄拜于书信集中的这段话:「从西塞罗到马尔库斯 奥里略的这段时期,曾出现一个独特的时刻:彼时,众神已灭,基督未显,唯人独存。」
这个时代的「过去够长,却不致沈重得把我们压垮」,「人民富足,但不至于遭无用之物拖累」,「我们可敬的宗教尚未成形,滤除了所有强硬不妥协及野蛮的仪式,神祕地将我们与人类及地球最远古的幻梦结合,却未禁止以世俗的方式去解释事物现象,或理智看待人类的行为。」

── 确实,每回在地中海沿岸旅行,我总是不自禁地格外受希腊罗马遗迹与史说故事所吸引,对那时代种种萌生奇异的倾慕与共鸣。此书,显然明白点出其中原因。
岁月的累积,纵使科技看似变得发达进步,其实也许只意味着人类灵魂的益发僵硬世故而后老去。
然至少,还能有这些残存的史蹟、以及这些美丽的书写静静提醒我们,曾经有过的敬天纯真、曾经有过的开阔好奇。
《55岁开始的Hello Life》 村上龙 大田出版

写从中年迈入老年之际,面对人生转折的种种仓皇、失落、不安、寂寥、软弱、挫折、困顿而后释然,有村上龙过往一贯不容情的犀利,却流露着更多的细腻与宽谅。颇动我心。
──「这次的旅程中,我明白了许多事。其实,我心中也充满不安。老实说,活着很痛苦。但是,我起码有家人,还活着,而且能喝纯净的水。而只要活着,或许未来总有一天,还能做翱翔天际的梦。」
然后,每篇都以一种饮料贯穿全篇故事:伯爵红茶、气泡水、咖啡、普洱茶、狭山茶 颇令人会心一笑同时玩味再三的安排。
《夜未央》 F. Scott Fitzgerald 一人出版

但吸引人的始终不是这情节,而是那细緻幽微的情境流动、心绪的转折,以及美得不可方物的书写(因此,若不慎遇上文字不通的拙劣翻译,往往加倍磨折,幸好近年来几个新译本都还不错),读之沉迷。
尤其身处故事发生地、也是费滋杰罗夫妇曾经生活过的蔚蓝海岸度假城市,书中那华美豪奢但却虚浮空幻的场景历历眼前,更加有滋有味。
── 只不过,还是忍不住想再次碎念一下我的长年苦恼:欸,拜託拜託可否不要再把小说做成硬壳精装本?画册或建筑集就算了,明明非该正襟危坐、而是舒服捧读的书,弄成这样沉甸甸硬梆梆,读久了手痠臂疼,旅行携带也很负担,真是苦不堪言哩
经典的重量,应该在内容,不是装帧哪!
《世界屠畜纪行》 内泽旬子 麦田出版

人类身为杂食者之必然面对且从来反覆争论不休的杀生课题,内泽旬子选择以行脚方式,深入东西诸国屠畜现场,从风土地域、文化传统、饮食方式以至屠畜场所、技法,藉由细腻的图文描绘一一深入报导、剖析、论说。
读之着实动容。不仅透过此一主题更开阔地周游、窥看了各个不同国度的食之风景;也跳脱既往多集中于道德层面的辩证,得以更深沈踏实思索,人与食与这个世界的连结面貌、关係和其中意义。感触启发获益良多。
《咖啡瘾史》 Stewart Lee Allen 时报出版

──「我猜想每一个年代咖啡豆的用途都是以他们对现实的认知而使用。衣索比亚与中东最早认为咖啡是通往神的窗口,十八世纪的欧洲更是以咖啡製造一个理性的社会。而重视效率及速度的美国人只是利用咖啡来提神,到更多的地方做更多事,没有顾虑它的后果。」
★ 【新书】《日日三餐,早 ‧ 午 ‧ 晚》简体版正式推出!

好消息!期盼已久的《日日三餐,早 ‧ 午 ‧ 晚》简体版,已于八月份正式上架了。此书是至今第十二本简体着作,写作生涯里意义非凡之作,二三十年点滴累积